“斯是陋室,惟吾德馨。苔痕上阶绿,草色入帘青。谈笑有鸿儒,往来无白丁。可以调素琴,阅金经,无丝竹之乱耳,无案牍之劳形…。”刘禹锡笔下,为我们描绘了古代文人雅士的书房缩影。书房是传统文人和封建社会士大夫阶层特有的心灵栖息地。 书房在古代又叫书斋,是专门用作阅读、写字、清修或工作的地方。《说文解字》中说:斋,洁也,即书斋有高洁清雅之意。古人觉得身入书房,心神俱静、陶冶性灵,如同斋戒一般。 接近自然 远离尘嚣是文人书斋的韵致。自古及今,书房并无一定之规。富者可专门筑楼,贫者或室仅一席;有的雕梁画栋,有的则环堵萧然。书房或筑于水滨,或造于山间;或藏诸市井,或隐于郊野;有的植以南山之竹,有的覆以荆楚之茅,不一而足。但总有一点是书房应有的品质,那就是简洁清雅。 书斋外 环境要极富有诗情画意,雅气十足,令人洗尽俗肠。古人对住宅的要求是:“市声不入耳,俗轨不至门。客至共坐,青山当户,流水在左,辄谈世事,便当以大白浮之。” 这是对文人居室陈设的评价,也表达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。中国古代文人无不重视书房的设置,讲究书房的高雅别致,营造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。 在喧闹的都市中,恬淡清雅的古朴居室,使人怡然自得。古典书屋,有一种静态端庄的美、有种返璞归真的情调。福建民俗博物馆坐落历史文化古城中心三坊七巷内,依托古建传统格局,展示了古民居建筑特色, 承载了闽都民俗文化的历史印记。 威尼斯百家乐欢迎走进福建民俗博物馆,寻一份怡然,品一份心静若初的感觉,享受“诗意的栖居”的高雅境界。 |